2020年12月,哈尔滨已经进入日渐寒冷的冬季。然而,在道外区北十九道街口的靖宇街23 号,却有一股暖流在升腾和扩散……
靖宇街23 号,是一栋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这里曾经是周恩来总理在1917年和1920年两次来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迄今已经超过百年。由于年代 久远,成了不宜居住的危房。2018年7月,东侧墙体坍塌,该区域被封闭。
尽快修复保护建筑,是人们的热切企盼。2020年12月7日,该区域支上了脚手架,搭起了施工保温“大棚”,历史保护建筑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下图:2012年5月的靖宇街23号,一处超过百年的革命遗址。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总理来哈尔滨开展革命活动时,工作和居住在这里,距今一百多年了。楼房拐角处二楼阳台下的门斗是后砌的。除此之外,外观上基本是原貌。在这里,周恩来总理协助他的南开校友邓洁民创办东华学校,开展革命活动。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
青年时期的邓洁民
周恩来,1898年3月5 日出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夏天,来到哈尔滨,协助邓洁民创办东华学校。其办学宗旨为培养社会中坚人才,兼重德智体“三育”,养成爱国精神,陶冶济世能力。广泛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和科学民主思想。1920年,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之前,再次来到哈尔滨,在东华学校发表了宣传“五四”运动精神的演讲。
邓洁民,189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宾县。1912年进入南开中学学习,成为周恩来的同学。1917年留学日本归来,来到哈尔滨,在周恩来的协助下,创办了东华学校,学校设立中学部和小学部。其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和学生活动均效仿南开中学,主张改革教育,志在中华东部独树一帜。
东华学校,位于现在靖宇街23号的马路对面。创办于1918年4 月1 日。“东华”意谓东方教育之花,在东北地区兴办,唤起民众,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除周恩来之外,还有张太雷、马骏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士来此开展革命活动。
1923年,东华学校改为公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校多次举行反暴罢课斗争,学生上街流游行示威,还有数十名学生参加了爱国将领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战役”。
1945年,东华学校改名为松江省第二中学。1951年改为现名“哈尔滨市第二中学校”。后来。又经过几次改名和迁址,2005年仍然恢复为“哈尔滨市第二中学校”。
2017年6月,学校由哈尔滨市道外区江畔路108号迁至靖宇北十八道街松花江畔的安太胡同15号。该校址原来先后是哈尔滨市第六十七中学、第十一职业高中的第三十四中学。
下图为现在的哈尔滨市第二中学校。
2006年,在城市开发改造过程中,曾一智(黑龙江日报资深记者、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已于2017年2月不幸病故)虽然多次奔走呼吁,在展开舆论干预的同时,会同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工作,但也无法阻止房屋开发商对东华学校原址校舍的拆除。
下图:2006年6月,正在被拆除的东华学校原址校舍的正面的和院内。
东华学校原址校舍拆除了,给哈尔滨市的城市建筑和发展历史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靖宇街23号,邓洁民的旧居,周恩来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至今得以幸存百年。不过,在周边高层居民住宅拔地而起、商家霓虹闪烁的对比之下 ,这栋楼房如同一位无人照料的失能老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
从上图和本文第一幅图片对比中可以看到 ,从楼房拐角处到东侧的女儿墙,由于有可能开裂脱落,在2012年夏天被拆除,代之以一段毫无建筑艺术的水泥矮墙……
在2013年,又在楼下砌起了围墙,明确标示“该房屋为危房,易倒塌请绕行”,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二层楼体的裂缝……
2017年7月8日,《黑龙江广播电视报》发表了本文作者的一篇文章,其目的是呼吁相关部门,要重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让后人知道这栋楼所承载的历史,不要等楼塌了,才慨叹可惜”。
下图:2017年8月29日,整个围墙上又刷一遍黄色石灰水,显得整洁了些,然而,楼体上的裂缝,经过又一个夏天的风吹雨淋,更加明显了……9 月15日,围墙上挂出了“D级危房,随时倒塌,请勿靠近”的警示标语。
2018年7月3日12时40分,该楼东侧墙体真的坍塌了,砸坏了停在围墙外的两辆汽车,所幸无人员伤亡。(下图)
该区域被封闭了,人们盼望着能够尽快修复这处保护建筑,在耐心地等待着。
2020年12月7日,在日渐寒冷的冬季,人们盼来了希望!靖宇街23 号支上了脚手架,搭起了施工保暖的“大棚”,这处保护建筑的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了!(下图)
我们预祝修复工程一切顺利!
靖宇街23号,必将成为哈尔滨市的又一个历史文化亮点!
( 2017年8月,初稿于哈尔滨,2020年12月13日修改。历史资料源自网络,2012年以来的图片,由本文作者拍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