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编者按:1921-2021,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一叶小舟起航。百年来峥嵘岁月,沧桑巨变,如今已成长为旷世巨舰,带领中国人民乘风破浪!百年大党,青春不减,风华正茂,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屹立东方!百年前的哈尔滨,群雄汇聚,风云际会。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史上最牛创业团队”艰苦创业,为中国未来前仆后继,艰难求索的过程。百年跋涉,百年凝思。在迎来建党百年之际,大话哈尔滨(imharbin.com)开设专栏,连载李忠义老师的长篇作品《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是为党献礼,也是回顾初心,不忘使命。祝福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快乐,我辈共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继续奋斗!
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
马列主义在哈尔滨的广泛传播
旅俄华侨在哈尔滨传播马列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除了日本、欧洲、俄国三个传播渠道之外,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过程中,海外华侨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之交,中国约有华侨六七百万人,有些侨居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些侨居在这些国家的殖民地和一般的独立国家,还有些人侨居在马克思、列宁的故乡。这些华侨大多处在侨居国社会的下层,素有爱国、爱乡思想,心灵深处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荡涤。但是很多华侨人受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洗礼,所以,一些华侨具备了向祖国传播马列主义的条件和思想基础。
1910—1913年,俄国当局借口华侨在俄国经商,俄国利润外流,不断制造排华事件而遣返华侨。黑龙江档案馆档案记载:“1912年10月25日,俄国军队自海参崴解回华商3人,连同他们携带的绸缎等物品,一起解来哈尔滨。”1912年12月7日《俄国人驱逐华侨》:“昨日,有人从海参崴来哈尔滨,说该埠俄国武官领兵数十队在清沟子挨户传谕华侨,限三日内一律出境,有不从者即行驱逐。”“1912年12月20日,海参崴用瓦罐车送回华人甚多。其中有7名在海参崴因事上街,亦被拘捕,被驱逐出境,一并送回哈。”“1913年1月14日,由伯力发来哈尔滨火车站囚犯车5辆,内装华民500余人。”
1918年3月10日,《远东报》以《崴埠华商到哈》为题报道:“海参崴一带异常扰乱,更兼某国驻兵港口,商民一日数惊,营业亦大受影响,故近日多迁移来哈,以避其难。”
俄国二月革命后,为了救助旅俄华工,中国工人自发地组织起来。1917年4月18日,在彼得格勒留学的中国学生们首先成立了中华旅俄联合会,并在全俄各地建立分会,会员迅速发展到约6万人。该会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主张在中国“走俄国人的道路”,先后创办了《华工》和《旅俄华工大同报》。《华工》是周报,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为宗旨,“不仅在俄国,而且在中国,开展宣传活动,并与工农政府携手合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中国的哈尔滨、山东、河北、大连、新疆等地的大批华工,被招聘到俄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达二三十万之多。这些人在这些国家大都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如当地工人工作8小时,而中国工人则在10小时以上。俄国工人的工资是2个卢布,80戈比。国外的华工受尽了欺凌和剥削。所以,十月革命一爆发,华工便积极参加,1917年,流浪于乌克兰的18岁中国青年李富清等100多个中国人组织了游击队,后来他和70多个中国人共同担任列宁卫士,在列宁身边得到革命导师的亲自关照,后来他进了莫斯科军事学校。1918年11月30日,列宁接见了华工中华南和华北的代表刘绍周和张永奎,次年,他俩应邀参加了共产国际成立大会,张永奎还在大会上发了言。1918年,苏俄与罗马尼亚反对武装作战时,南方战线特别军团参加的中国人有1 800人,而且数量不断增加;在萨马拉和西伯利亚,中国人参军的不下10 000人,据1919年9月13日俄国人民军司令部收到的电报显示,在西伯利亚,华人能组织起20万人的队伍。显然,这些华人已经在俄国军政力量领导之下。
俄国十月革命后,中俄断交,旅俄华工联合会根据广大华工的要求,曾与苏俄政府谈判华工回国问题,苏俄政府答应免费运送华工回国,并拨款3 000万卢布办理救济。当时北京政府惟恐华工回国带来过激思潮,曾设法阻拦华工回国,但到1918年5月为止仍有约4万华工通过中东铁路陆续回国,这4万人绝大部分留在了哈尔滨。
据哈尔滨地方当局内部通报和当地报纸报道,从1918年7月9日至1924年11月27日,由俄国回到哈尔滨的华侨、华工、“难民”,不包括单独来哈的华侨,共32批15546人,他们带回了《华工报》《旅俄华工大同报》《大同报》《震东报》《共产主义之星报》《华工醒世报》《社会警钟报》《工人之路》等报刊和大量宣传十月革命的书籍。他们还将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和亲耳听到的有关俄国革命和马列主义思想,传播给周围的人。归国华工的宣传使俄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向往的地方。
1919年初,一批华工代表从远东秘密回到中国东北宣传革命。有资料记载:“近日由俄国返国的华工开始在中国居民甚至在军队中进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宣传”。3月初,又有300多名旅华工准备回国开展革命活动。北洋政府获悉后,当即密电全国各地军政首脑“切实防范,弭患无形”。这些具有激进思想的归国华工已引起中外反动势力的担忧。早在1919年1月29日,黑龙江省督军鲍贵卿密电北京参赞处称:“欧俄华工附和激党(布尔什维克),回国鼓吹社会主义”。鲍贵卿命令哈尔滨当局想办法驱散留在哈尔滨的华工,对个别过激者可抓起来;1月30日,中东铁路督办郭宗熙致电吉林省各道尹,“闻有阻留欧俄之华工万人,已附激党”,苏俄政府派其回国,鼓吹社会主义,请各道严密防范;2月5日,北京政府国务院电令东北三省督军、省长,由俄回国之华工要“设法从严检查,分别遣归原籍”,以防止受“过激党”的影响。
但是,他们的行动已经迟了一步。 归国华工在哈尔滨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者的朋友,归国华工与哈尔滨中东铁路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已经形成了一股巨大的革命力量。他们一起在哈尔滨介绍俄国苏维埃政权、列宁和十月革命,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在归国华工影响下,李大钊、邓中夏等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深入城市、乡村、学校、工厂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归国华工一起,从事各种革命活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把目光转向国内劳工阶层”,开始从事“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的工作。
总之,旅俄华侨在传播马列主义和沟通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方面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旅俄华工联合会少数负责人作为中国先进分子的代表或者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初期的一些重要活动,而且受到了革命领袖列宁和共产国际的重视。他们为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以及共产国际了解熟悉中国情况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因而为其帮助中国创建共产党提供了某种便利条件。其中有的人沟通了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某些重要创始人的联系,在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创建共产党过程中穿针引线,起到了某种纽带作用。
1920年5月起,在靠近中国东北的阿穆尔省编辑出版了《共产主义旬刊》,每月3期,发行量达5 000份,该省仅从1920年5月到11月1日,就散发各种各样的华籍宣言和传单23 000份,用中文出版的小册子5000份,《共产主义之星》旬刊58000份,苏俄地方政府还利用群众聚会等方式,培养华工中的共产主义干部,并创造一切可能条件,让华侨回国。1920年6月,在留俄华工联合会基础上,俄共中国党员组织局成立,部分党员在给列宁的信中表达了希望俄国帮助中国的愿望。1920年,俄共中国党员组织局派10名华侨共产党员回国,尝试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国内一些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人,也开始遥相呼应。
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以后,为了解决跨党问题,大批华员局党员转为中共党员,其中一大批华员局党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负责人,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骨干力量,继续履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的历史使命,推动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向前发展,同时也为马列主义最早在哈尔滨传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总而言之,华侨是在哈尔滨最早传马列主义的人之一。因此,在谈到我们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渠道和历史时,不应忘记他们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