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10] 哈尔滨的红色报刊传播马列主义

编者按:1921-2021,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一叶小舟起航。百年来峥嵘岁月,沧桑巨变,如今已成长为旷世巨舰,带领中国人民乘风破浪!百年大党,青春不减,风华正茂,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屹立东方!百年前的哈尔滨,群雄汇聚,风云际会。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史上最牛创业团队”艰苦创业,为中国未来前仆后继,艰难求索的过程。百年跋涉,百年凝思。在迎来建党百年之际,大话哈尔滨(imharbin.com)开设专栏,连载李忠义老师的长篇作品《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是为党献礼,也是回顾初心,不忘使命。祝福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快乐,我辈共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继续奋斗!

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

马列主义在哈尔滨的广泛传播

哈尔滨的红色报刊传播马列主义

哈尔滨是一个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移民城市。所以,在哈尔滨有许多俄国侨民,特别是十月革命以后,大批俄国人逃到哈尔滨,使哈尔滨这座城市几乎成了俄国人在中国的圣彼得堡、莫斯科。1922年,俄侨人数增至155402,占到哈尔滨当时总人口的一半。到了1923年,定居哈尔滨的俄侨一度多达20万人,甚至超过了当地中国居民的人数。

于是,哈尔滨成为中国最大的俄侨聚居中心和俄国各派政治力量在远东地区的角逐场,各个政治派别纷纷创办报刊,通过自己的舆论喉舌进行政治宣传。只在1920—1923年之间,他们就在哈尔滨一地新办俄文报刊达110多家。其中,报纸46家,期刊杂志66家。在哈尔滨的市面上主要有红党、白党和中立三种报刊。其中红党的报刊有《劳动之声》《前进报》《回声报》等10余种。早在1917年5月1日前夕,哈尔滨俄国工兵代表苏维埃就已经创办了俄文机关报《劳动之声》。这家俄文日报是在哈尔滨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家“红党报纸”,当年12月13日在东北当局和中东铁路管理局总办霍尔瓦特的迫害下停刊,总计出刊148期。这些“赤色”报刊,由于大量报道宣传革命思想,所以不断遭到地方当局的限制,甚至取缔。如1920年创刊的《前进报》,因宣传俄国国内的工人斗争及报道俄国人民的生活,而被哈尔滨当局勒令停刊,该报主编海特被逮捕。

但是,这些红党报刊有力地回击了白俄报刊的反苏反共舆论,向中国人民传播了有关苏俄的真实情况。哈尔滨的红党报刊在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和加深国人对苏俄的了解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进步的国人透过这扇窗口看到了光明的革命前景。它们对传播革命思想和介绍苏俄建设成就曾起到很大的作用。为苏俄做宣传的报纸在旧中国受到极大限制,但它们仍能顽强地坚持出版。更为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在哈尔滨出版的报纸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报刊活动提供了关于无产阶级办报经验与传统的借鉴。哈尔滨不同于中国其他俄侨聚集的城市,这里有大量的工人群众。哈尔滨的俄国居民由工商业资本家和铁路工人、机务段职员、筑路工、修理工等组成,形成两个对立的阶层。哈尔滨俄国工人的大量存在为红色俄文报刊的创办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后,哈尔滨曾出现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俄文报刊,主要有由俄共(布)以中东铁路职工联合会名义创办的《前进报》;《前进报》停刊后创办的第二个中东铁路职工联合会机关报《论坛报》;苏俄政府创办的《回声报》;由哈尔滨俄国工人士兵苏维埃创办的《劳动之声》;哈尔滨苏俄学生联盟创办的《学生之声》;全西伯利亚青年社会主义者机关报《南方社会主义革命报》;中东铁路职工联合会创办的《通报》;俄共(布)创办的《风闻报》和由原官方报纸转变为革命报纸的《新生活报》等共10余种。此外,还经中东铁路和邮局流入哈尔滨大量苏俄出版的俄文报刊和俄文版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的著作。

1917年到1924年中俄外交关系中断后,大批旅俄华工归国,给哈尔滨带进《旅俄华工大同报》《华工醒世报》《社会警钟》《工人之路》《社会星》等革命报刊和大量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并通过中东铁路寄来哈尔滨大批这些革命报刊和图书,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重要媒介。

俄文报纸 图片与本文无关,来源:哈尔滨城史文物馆

俄国革命的影响使哈尔滨的工人阶级较早地觉醒。这一时期,苏俄国内出版的报刊也大量涌入哈尔滨,其主要是通过中东铁路和邮递流入市内的。这些报刊虽然在通过海关检查时,部分被扣留,但还是有许多在市民中流传。人们在阅读这些书刊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知道和认识了新思想,使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当地广泛传播开来。

20世纪20年代初,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在哈尔滨进行了大量宣传活动。为了避免被查禁的事情发生,布尔什维克报刊一般不以俄共党团的名义出版,对外声称是中东铁路职工联合会所办。当职工联合会被勒令关闭后,就以普通侨报身份出版。由于特警处再三阻挠,红党报刊的总数少于白俄报刊,出版时间也不长。

1920年2月,俄共在哈尔滨召开铁路职工代表大会,中东铁路俄国工人总联合会成立,会长是戈尔恰科夫斯基,下设50多个分会,有会员15 000多人。2月14日,创办机关报《前进报》,戈尔恰科夫斯基任社长,销量有1 500—2 000份。白党勾结在哈日本人多次暗杀,戈尔恰科夫斯基险遭不测。白俄报纸《俄声报》和谢苗诺夫的《光明报》专门与《前进报》作对,几乎每天刊登诬陷、诋毁它的文章,《前进报》与之进行了激烈论战。

1920年10月,瞿秋白利用在哈尔滨逗留等车的机会,访问了当时被称为“穷党”的苏俄布尔什维克。瞿秋白与戈尔恰科夫斯基进行了新闻业务方面的交流,还参加了由其主持的工人联合会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大会。为了全面了解哈尔滨俄文报界的情况,瞿秋白还采访了坚持克伦斯基二月观点的《俄声报》主编沃斯特罗金,以及谢苗诺夫的宣传机构《光明报》编辑部。

在张作霖军阀势力的严厉管制下,革命报纸遭到蛮横破坏。1921年3月,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颁发了《管理报纸营业规则》,4月18日就以“宣传过激主义”罪名逮捕了《前进报》主编海特。《前进报》于1921年6月5日被迫停刊,共出版370期。中东铁路俄国职工联合会在9天以后,即6月14日又创办了俄文《俄罗斯报》,主编斯米尔诺夫。一年后,1922年7月5日,东省特警处又以“宣传过激主义”的同样罪名为由查封了该报。第二天,编辑部出版了《工会委员会通讯》。在告示中声明:“鉴于《俄罗斯报》被封,订户大多数是工会成员,工会委员会主席团认为,必须使被组织起来的工人们得到紧急的信息,决定出版本通讯。本通讯为不定期刊物,将偶尔发行,持续到日报得以顺利出版为止。”

一个多月后,1922年8月16日,中东铁路俄国职工联合会改出俄文《论坛报》,首任主编切丘林。实际上,切丘林只是位“看门人”,是一个招牌,真正的主编隐蔽在幕后,以便报纸被罚、被禁或主编入狱时,报纸能够继续出版,以减少损失。1923年3月,职工联合会被解散,但该报没有停刊,坚持出版了很长时间。1924年5月中苏建交后,《论坛报》的发行量由初创时的800份上升到7 000多份。当时在哈尔滨的俄文报纸中,这样的销量是很大的,订阅者多为中东铁路职工。《论坛报》的办报经费主要来源于工会组织,该报还登载少量广告以补偿资金不足,通常是苏联驻当地的经济组织和公司企业。

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格兰德称《论坛报》是“代表苏联人民民意及力谋中苏两国亲善之报馆”。哈尔滨当局曾多次以各种罪名处罚《论坛报》。仅在1924年5、6、8、9月内,就以“侵害宗教自由,偏袒铁路职工,侮辱他人名誉,及极力传播过激主义”对该报实行告诫3次、处罚2次、法院传讯1次。

1925年4月,白俄的《俄声报》与《东方报》连日诽谤苏联,挑拨中苏关系。苏联驻哈总领事多次照会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均被搁置,不予理会。对攻击中东铁路苏方董事长和管理局长的《俄声报》,特警处仅给予停刊10天的处罚。4月22日,《论坛报》以中苏关系为题,揭露“哈埠要人不乏与前俄帝制余孽亲善,藉保护政治犯之名,袒护白俄”。文章点名批评新任中东铁路中方督办吕荣寰,“利用其地位袒护白俄”。当局迅即给《论坛报》加上了“毁谤我中国三省官宪”的罪名,同时指责该报“任便登载过激主义之词,如打倒资本家,战胜资本主义,均成共产国”,“此种传闻,最足惊讹中外人民之视听”,“尤易危及治安”。最终,在4月26日特警处以“破坏登载条例”的理由强令《论坛报》停刊。之前,《论坛报》编辑人员获准出版另一份报纸《远东生活报》。当警察查封《论坛报》时,发现《远东生活报》正好出版了第一期。第二天上午,警察又查封了《远东生活报》。苏联驻奉天总领事要求张作霖准予复刊。张作霖以“共产宣传,协定所禁”,严词拒绝。

《论坛报》被封8天后,又有《回声报》(音译《爱和报》)于1925年5月6日创刊,主编利特曼。《回声报》起初是晚报,从第10期起改为日报,每天8版,期发6 000多份。戈公振称《回声报》“属于红党。为俄(注:指苏联)政府在东三省之机关报。注意俄人在东三省之生活。宣传共产,不遗余力。凡中东路职员之隶白党者,一律送阅不取费,以期转移的意思。 9月11日,该报第99号刊载文章,指出中国民众的真正敌人是帝国主义列强和地主、军阀与资本家。东省特警处传讯利特曼,警告此种文章只能在苏联国内的报纸上刊载,而不能在中国出现报端,罚款50元,以示告诫。

1925年11月7日,为纪念十月革命八周年,《回声报》把版面增到12版。第1版上画着苏联工人手持红旗前进,随后是各国工人,红旗上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苏联工人首先与中国工人联合!”在该期报纸上还写道“友党与我等前进,若狗若猪行将就毙之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特警处再次传讯利特曼,以违反《限制俄报登载条例》为由,勒令停刊1个月。1926年11月,俄文《回声报》又因刊载纪念十月革命九周年的文章和照片,被罚停刊14天。最终,《回声报》于1926年12月10日因“宣传赤化”的罪名被特警处取消了出版资格。

在《回声报》被查封后,《风闻报》(音译《莫尔瓦报》)成为唯一的一份较有影响的红党报纸。《风闻报》于1924年8月11日创刊,初为周刊,1925年起改成日报,每日4版。主编是涅奇金,此人曾在《论坛报》供职,年轻有才华。据满铁调查,《风闻报》期发900多份。1928年11月1日,特警处勒令该报停刊,决定没收其财产。《风闻报》不顾禁令,继续出版。12月9日,哈尔滨白俄分子与电车司机发生冲突,以罢乘电车来威胁。《风闻报》对此发表言论,抨击罢乘行为,“司乘冲突主要原因是白俄蔑视华人,视华人为下等民族”。1929年1月5日,特警处下令查封了《风闻报》。中东路事件后,中、苏断交,布尔什维克报刊不再可能出版。

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报刊有别于此前中国新闻史上的所有报刊形式,是一种新生事物。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报纸则是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中国的衍生。十月革命也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先进分子继承和借鉴了苏联的报刊传统和办报经验,学习了国际无产阶级的新闻理念和宣传政策,逐步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

十月革命前后在哈尔滨出现的布尔什维克报纸,多半是由哈尔滨当地俄国人的党团组织和一些旅俄华侨自发办起的。这些红党报刊不仅有力地回击了白俄报刊的反苏反共舆论,而且向中国人民传播了有关苏俄的真实情况。哈尔滨的红党报刊在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和加深国人对苏俄的了解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的进步人士通过这些报刊的介绍,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李忠义

哈尔滨党史研究会会员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