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编者按:1921-2021,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一叶小舟起航。百年来峥嵘岁月,沧桑巨变,如今已成长为旷世巨舰,带领中国人民乘风破浪!百年大党,青春不减,风华正茂,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屹立东方!百年前的哈尔滨,群雄汇聚,风云际会。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几乎全都到过哈尔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史上最牛创业团队”艰苦创业,为中国未来前仆后继,艰难求索的过程。百年跋涉,百年凝思。在迎来建党百年之际,大话哈尔滨(imharbin.com)开设专栏,连载李忠义老师的长篇作品《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是为党献礼,也是回顾初心,不忘使命。祝福中国共产党百岁生日快乐,我辈共同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继续奋斗!
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
满洲省委在哈尔滨– 创建抗联,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东北抗联在东北抗日斗争的14年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十八万,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各种书刊记载的战亡人数不统一,但是日本外务省公布的几次有足够依据。满洲共阵亡26万5000多士兵,中国阵亡46万士兵,是最接近事实的。苏联宣布击毙日军8万多!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日伪军伤亡人数,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1931——1937年抗联歼敌103500人,1937——1945年歼敌82700人,共计186200人,牵制日军兵力:1937年20万,1940年40万,1941年为76万。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中共满洲省委加强对各地抗日义勇军的争取和领导工作,并积极创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自1932年春开始,特别是贯彻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满洲省委在哈尔滨选派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张甲洲、冯仲云、魏拯民、金伯阳、魏长奎、张兰生、李秋岳、周百学、傅天飞、李世超、许亨植、夏云杰、周保中等大批干部奔赴抗日武装斗争最前线,许多人成为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和抗日英雄。1932年5月,共产党员张甲洲在巴彦组建了北满地区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抗日武装“巴彦反日游击队”,打响了党在东北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枪。1933年10月,以赵尚志为队长的“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正式成立。游击队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改善了同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的关系,在不投降、不卖国、反日到底、没收敌伪财产、武装群众共同抗日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珠河游击队成为珠河、延寿、宾县一带抗日武装力量的领导核心。珠河游击队联合抗日义勇军攻克黑龙宫后,又围攻宾州城,血战三叉河。珠河游击队越战越勇,抗日之火愈燃愈烈。形成了遍及五常、宾县、珠河、双城、阿城、方正等东西200里,南北350里范围的游击区。此后,满洲省委决定以珠河游击队为核心,吸收一切愿意抗日的义勇军和山林队,组建统一领导和指挥的抗日武装队伍“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支队司令,李兆麟任代理政治委员。哈东支队建立后,在满家店伏击伪军,在松花江畔袭击日军军舰。随后又轻取五常堡,连续攻击了双城八家子、康家炉、梨树沟等日伪据点。在肖田地战斗中,哈东支队毙伤日伪军100余名,白俄兵20余名。当哈东支队乘夜秩序井然突围退走时,日军头目感叹道“此中必有名将指挥”。经过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哈东支队提高了声望,扩大了兵源,拓展了游击区域,打击了日伪当局的嚣张气焰。
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武装斗争的成果,1935年1月29日,满洲省委以哈东支队为基础,正式建立了以赵尚志为军长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1936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1936年至1937年间,是东北抗联鼎盛时期。抗联第三军各部英勇出击,顽强作战,转战数千里,赢得了猪蹄河伏击战、虎头山之战、冰趟子伏击战等战斗的胜利,攻占了宾县、双城、珠河、阿城、延寿、巴彦、木兰、通河、方正、依兰、五常等县城,创建了新的游击区,部队发展至10个师,6000余人。抗联十军在军长汪雅臣的带领下,活动在五常东南山区,与日伪“讨伐队”进行了小山子、四平山、沙河子、山河屯、冲河等战斗,打死打伤敌人千余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全民族共同抗战形势的鼓舞下,东北人民掀起了新的抗日高潮。1939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在敌人重兵讨伐,军需给养无援,冬季气候寒冷,缺少群众支持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坚持长期抗战,保存有生力量,实行了战略转移。1940年下半年,抗联部队陆续进入苏联境内整休,少部分抗联部队继续开展游击战争。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与生命维护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凭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敌人,为东北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2年8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在苏联正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亦称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88旅),周保中任旅长,张寿篯(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崔石泉(崔庸健、朝鲜国籍)任参谋长。下辖4个教导营、2个直属连(迫击炮、通讯)。同年9月13日,在原东南满、吉东、北满等党组织基础上,成立了统一的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执行委员会(简称“东北党委员会”),并千方百计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听候指示。
1944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场上,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始进行局部反攻。到1945年上半年,已将日本侵略军围困于华北、山东、苏北、苏南等几个大中城市和交通沿线的狭小地带,冀热辽区的部队挺进到热河作战。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并派出远东军进入东北战场。在苏联整训的东北教导旅空降人员和在东北各地坚持游击战争的部队,以及执行侦察任务的部队、抗联地下工作干部组织的军队,积极配合苏军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接应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挺进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1945年9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1945年10月20日,周保中、崔石泉(崔庸健、朝鲜国籍)等同志向东北局移交了组织关系,中共东北党委员会完成了历史使命即行撤销。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抗联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并,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周保中任副总司令。1946年1月,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党和人民给予了高度评价,正如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中指出:“前东北地下党组织之党员与抗联干部同志们,在党中央领导与抗日救国的总的政策之下,曾在极艰难复杂环境中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洲国进行了长期的残酷的英勇斗争,曾得到东北人民的爱戴。‘八一五’东北光复初期,又协同苏联红军及八路军、新四军,最后击败日寇,解放了东北。是中国党光荣历史不可分的一部分。”东北抗日联军仅有近4万人的军队牵制了近40万的日伪正规军,有利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