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鸿翼和《哈尔滨公报》

文图/郑琦

《哈尔滨公报》是哈尔滨中国人出版的中、俄文两种文字的民办大报,主办人关鸿翼自任报社社长。1926年12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1954年终刊。最初每日只发行对开两大张中文版报纸,一周后即附出俄文版《哈尔滨公报》报纸,聘请白俄维斯任主笔。

《哈尔滨公报》社长关鸿翼在办公

关鸿翼字宾如,号玉柯,满族人。清光绪十八年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祝家屯。幼年丧母,受生活所迫童年时代就在沈阳市元亨利印刷局做书写、刻字工。他自幼聪颖好学,乐于学习,擅长书法,业余时间学习俄语。1911年,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选送男学生20名,女学生10名到哈尔滨中东铁路男女商务学堂留学时,其中有一男生因故不能就学造成空缺,关鸿翼以优异成绩考取,成为官费留学中东铁路商务学堂年龄最大的留学生,学制8年。1911年9月8日到达哈尔滨。全体留学生受到了中东铁路管理局副局长阿法纳西耶夫将军和学务处处长、校长博尔佐夫的亲切接见。

受到接见的中国留学生

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上

关鸿翼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商务学堂留学8年期间一直居住在俄国人家里,由于其学习用功,学业有成,毕业时已是精通俄语,不久就在中东铁路做翻译工作,后出任中东铁路理事会俄文秘书。为了充实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关鸿翼继续求学,考入1922年7月由哈尔滨高等经济法律学校转化而成的哈尔滨法政大学,这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开办的另一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有着较大影响的高等院校。关鸿翼于1931年在哈尔滨法政大学毕业。

法政大学毕业时的关鸿翼

关鸿翼(前排左2)出席理事会会议

说起关鸿翼创办《哈尔滨公报》,还与奉军第三方面军第十军长郭松龄率部7万人倒戈反张失败有关。1925年12月24日,郭松龄及妻韩淑秀在新民屯附近被张作霖的骑兵队抓获,并就地枪决。消息传到哈尔滨,郭松龄之弟郭瑞龄(后改郭大鸣)大为震惊,由他所办的哈尔滨地方大报《松江日报》受其影响,已再无力维持下去,他自知大势已去,不得不变卖财产,将报馆关闭。1926年初,《松江日报》因受郭松龄事件牵连最终被迫低价出卖。关鸿翼抓住这一机遇,看好时机,以4000卢布收买后,创刊《哈尔滨公报》,自任社长,聘请当时哈尔滨报界知名人士主持编辑出版事务,前《远东报》主笔杨墨轩出任总编辑,其他各版也多由原《松江日报》报人负责。

关鸿翼对自己办的报纸寄予厚望,常以《大公报》为榜样。据悉《哈尔滨公报》之所以定名《哈尔滨公报》他着重于“公”字上,他的意思是办报要立足于大公无私,为公众服务。

关鸿翼创办的《哈尔滨公报》是满洲第一家以俄文和中文两种文字发行的报纸,因其思想进步、主张公论、敢于抨击社会弊端,颇得各界好评。另外,该报副刊办的很有特色,一些进步文学青年如肖军、肖红、金剑啸等经常为该报撰稿,使该报成为东北作家群逐渐形成的摇篮之一。关鸿翼精通俄语,办报有方,他聘请俄人为主笔发行的俄文版《哈尔滨公报》也深受哈埠6万多俄国人的喜欢,发行量不断增加,数量极为可观。关鸿翼也因此发了不少财。后来,他用这笔钱在哈尔滨道里和南岗买了几栋房子,并将报馆移入新址——哈尔滨道里区斜纹街与水道街交角处9号(现兆麟街经纬街与拐角1号)。

《哈尔滨公报》在本市、外埠、中东铁路各站售货亭和信报亭发行订阅,发行地可达奉天、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并远寄国外。

关鸿翼(中排左5)、与报社俄文版全体同仁合影

中俄两种文字《哈尔滨公报》报纸和广告

1928年5月,关鸿翼奉命任察哈尔省外交交涉署署长(特派员),《哈尔滨公报》曾被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接办。12月6日,他卸任交涉署长,很快就重新收回该报。并得到中东铁路督办公署和地方当局的按月津贴。

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哈尔滨公报》旗帜鲜明地报道国人抗日斗争,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在江桥抗战打响后,还多次派记者崔铁肩采访马占山将军。但是,哈尔滨沦陷后,该报提出”日满亲善”、”宣扬满洲国王道政治”为办报的口号。受到日伪当局的夸奖,溥仪向该报颁赐亲笔题词“辅德博仁”。当时,他仍在中东铁路任职(1935年被日伪收买后停职),还兼任哈尔滨长绥印花税处长,但主要精力办报。1937年10月31日,《哈尔滨公报》停刊,与《国际协报》、《滨江时报》合并,出版《滨江日报》,作为该报股东之一,关鸿翼被任命为报社理事会理事,1943年被任命为马家区区长。直到日本投降。

1945年8月下旬,在苏联红军军事管制下,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出任松江省政府省长,关鸿翼被邀请出任省政府秘书长。哈尔滨市政府成立,他出任哈尔滨市政府副市长。在此期间关鸿翼被推选为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社会福利事业协会理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哈尔滨分会副主任;抗美援朝哈尔滨分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东三省官银号督办李友兰为考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聘请关鸿翼为随团翻译,并随代表团去德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欧洲国家考察,关鸿翼此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回国后他以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有著述“新俄罗斯游纪”一书问世。令人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连同保存的大量报纸和有关资料被烧毁。现在看来,这真是一大损失!

关鸿翼的一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是哈尔滨报界的知名人士。他热爱新闻工作,热爱哈尔滨市政工作,热爱社会主义,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微博之力,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靠近党的各级政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努力工作。

1954年2月1日,关鸿翼因患肺炎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2岁。《哈尔滨公报》终刊。

《哈尔滨公报》报馆和关鸿翼住宅今犹在!

《哈尔滨公报》报舘最初设在哈尔滨道里军官街12号(霁虹街35号,现已拆除),是利用两栋沙俄驻军营房改建的,办公条件极其简陋。1932年以后搬到哈尔滨道里区斜纹街与水道街交角处9号(现兆麟街与经纬街拐角1号)关鸿翼新建的二层楼房的新馆址。

关鸿翼从在中东铁路理事会任俄文秘书到中东铁路出卖给日本人期间一直在南岗海城街一处中东铁路官房居住。这处铁路官房连同《哈尔滨公报》报馆建筑都被保留了下来。

《哈尔滨公报》老报馆位置图

《哈尔滨公报》新报馆

关鸿翼旧居

鸣谢:

感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olga.bakich提供给我的原《哈尔滨公报》俄文版女记者Ю.В. Крузенштерн-Петерец 关于关鸿翼先生的简短回忆和1935年出版的“Юридиче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 ОРСМ. 1920 1.3 – 1935 1.3 / 北满特别区法政大学院十五年经历”。这本书有很多中国毕业生的照片,1935年差不多他们都在北满铁路管理工作。感谢宋兴文老师提供的中、俄两种文字的《哈尔滨公报》报纸,感谢关鸿翼先生的嫡孙关成春提供的关鸿翼简介和珍贵的家庭合影。

郑琦

网名阿勒锦,哈尔滨铁路局退休干部。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顾问。主要著述有《中东铁路与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纪略》《中东铁路编年简史》。联系方式:zhengqi1949@163.com

相关推荐

马忠骏其人其事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109号现和平邨宾馆院内有一座意大利寨堡式风格的建筑,它落成于1914年,由俄国工程师多里安设计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