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秋林记忆

本文原载2023年12月29日《新晚报》“人世间”版 ,标题有变。

作者题记:散落在秋林的美好记忆,仿佛是金黄色的落叶,轻轻飘散在时光的长河中,或许,这种感觉您也曾拥有……

图1、秋林公司夜景

我能独自逛秋林公司(秋林百货商店的俗称)的时候,是50年前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我的个头比柜台高不了多少。我家住南岗北京街,沿着西大直街去秋林,拐过喇嘛台便看见了秋林房顶的“武士盔”。时逢 “文革”期间,学校呈半停课状态,秋林成为我和小伙伴们的好去处。有时,母亲让我去南岗菜市场买东西,我也要借机去趟秋林,食品部、文体部、玩具部等,楼上楼下逛上一圈。

那时,秋林还是二层楼,楼体呈橄榄绿色,楼顶银色的“武士盔” 闪闪发光,整个建筑显得富丽堂皇。正门在大直街和果戈里大街交汇处(当时称“奋斗路”),那时物资匮乏,紧俏商品凭票供应,秋林每天开门前,门口聚集着很多顾客,小孩子无法靠前。开门时人们一窝蜂似地往里跑,争相跑向楼内的柜台,抢购要买的商品。

秋林拐角进门二楼缓台处,是一扇大毛玻璃窗户,四周镶嵌一圈红、绿、黄、紫等颜色的小格玻璃窗,中间是一幅很大的玻璃画像,据说与秋林建筑同龄,上面是一个光腚的卷毛洋娃娃,身上长着一对翅膀,分辨不出是男是女,等我长大才知道,那是西方传说中的天使。室内天花板上有很多吊灯,上面挂满一串串玻璃球,晶莹剔透;地板是用硬杂的,拼成规整的人字形,散发出好闻的地板蜡的气味。

食品商场在临现果戈里大街一楼北侧,走进商场,一股浓浓的肉、奶、面包、糕点、茶的香味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厅内玻璃柜台中,有几节乳白色俄式双层玻璃柜台,那是专门放熟肉食品的,具有冷藏功能。秋林红肠、茶肠、松江肠、酱肉、大列巴(面包)、糖茶、糕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包装精美的糖果有酒心糖、带馅的大虾糖、巧克力奶糖;糕点五光十色,件件都像工艺品,有些我至今也叫不准名字。面对琳琅满目、香气袭人的精美食品,真是一桌奢华的精神盛宴。

图2、秋林公司“大列巴”

俄式点心别具一格,软糯绵长。它不同于中式食品,中式点心称干点心,而俄式点心称水点心。柜台里的水点心样式非常多,奶油原味的、巧克力味的、花生味的、还有咖啡味的;形状有方形的,长方形的。还有圆形和椭圆形的,大小都差不多,零售5毛钱一块。每块点心下面都有一张捏成小褶的白纸,好像小碟子一样,把点心放在中间,既卫生又文雅。水点心一般都是两层,还有三层的,上面敷纯天然奶油花饰,下面一层是蛋糕坯子,好吃又好看,称得上人间美味。当年,每次到点心柜台前,我们都流连忘返,不愿离去。由于囊中羞涩,只能作罢了。

俄式肉食品柜台玻璃虽然很厚,但遮不住里道斯肠、酱肉、茶肠和风干肠等熟食散发出来的肉香。记得茶肠很粗,用白细线勒成一节一节的,像胖娃娃的腿。还有成块的黄色奶油,用刀切着卖。那时的称是俄式台秤,台秤旁边是一个扇形的显示盘,里外双面都有显示,把食品往秤盘一放,显示盘里的长指针来回摆动,里外同步,童叟无欺。那时,我和小伙伴的共同理想是长大后一定要到秋林公司食品厂上班,那样天天可以吃到好吃的食品。

卖“大面包”柜台在进食品部进门右侧,哈尔滨人称“大面包”为“大列巴”(俄语面包发音),前店后长,刚出炉的“大面包” 散发着新麦的芳香,还略有点诱人的酸味。排队等候买“大面包”的顾客沿楼梯向上排成长龙。那时的“大面包”个头要比现在大,每个1元零5分,收3斤半粮票,大约五斤重。顾客中还有外国苏联侨民,老年者居多,他们都会说汉语,但都默默无语,从不与中国人搭话。哈尔滨人和外地人都喜欢“大面包”,本市人喜欢它的口味,它与哈尔滨的红肠食品、酸黄瓜是绝配。我家也买过“大面包”,家里特意做了一锅“苏伯汤”, 原料是大头菜、土豆、西红柿和牛肉。外地人喜欢“大面包”的造型,“哈尔滨一大怪,面包像锅盖”,两个三个的买,用网兜提着上火车。

我经常去茶叶柜台给母亲买茶叶。母亲在旧社会是大家闺秀,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可是后来我家兄妹多,生活困难,家里买不起茶叶。然而,逢年过节母亲都要给我2角钱,让我到秋林买“茶叶沫”。所谓“茶叶沫”就是各种茶叶剩下的粉末,营业员将其混在一起出售,由于价钱很便宜,深受生活困难的工薪层欢迎。母亲嗜好喝茶,但她勤俭持家,供我们念书,舍不得花钱买好茶叶。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龙井、碧螺春、铁观音、普洱茶等茗茶我家应有尽有,有时还用茗茶煮茶叶蛋,可是一生含辛茹苦、饱经沧桑的母亲却不在了。真想回到当年,再跑到“秋林公司”去给母亲买2角钱的“茶叶沫”。

文体部在现果戈里大街侧二楼,玻璃柜台和货架上,各种体育、文化用品琳琅满目。足球、篮球、冰刀等体育器械应有尽有。北方的孩子爱冰雪,柜台里的球刀、赛刀和花样冰刀是我和小伙伴们的最爱。那时一副球刀上百元,相当父亲两个月工资,我们只能望“刀”兴叹。喜爱文具是孩子们的天性,柜台里友联牌金笔、天坛牌铅笔、马良牌颜料、水彩笔、油画笔等等,令我们流连忘返。可我们用的文具都是在家附近的“小铺”里买的。

图3、久负盛名的秋林红肠

文体部还两节狩猎专柜柜台,专卖买猎枪、猎刀、枪砂、子弹壳和子弹袋等。猎枪有单筒的,双筒的,有中国造的,还有德国、苏联、比利时等国造的,明码实价,应有尽有。我家邻居郭叔休班爱骑着轻便摩托车、带着猎狗到郊外去打野鸡、野鸭子,回来常当众侃大山(闲聊)。他说国产猎枪物美价廉,重庆产的虎头牌猎枪、齐齐哈尔产的工农牌猎枪,每支价格在200元上下。有效射程60多米,枪砂散面1平方米左右,并不比进口猎枪逊色。当然,进口猎枪性能更好,但每支价钱高出国产猎枪一倍以上,哈尔滨的猎手只能望枪兴叹。他还说双筒猎枪备受青睐,一次能装两颗子弹,杀伤力极强,打大猎物时,第一枪撂不倒,还可以再补一枪。

汽枪是我的最爱, 每到汽枪柜台都想多看一眼,爱不释手。当年的价格是30多元一支,子弹是铅制空心颗粒,一盒子弹100粒。当时30元钱属于天价,工薪家庭难以承受。当我参加工作后,兜里有了余钱,但能买得起汽枪的时候,国家出台了禁枪令,秋林也不卖枪了。

文体部还有工艺品和乐器柜台,工艺品柜台出售湘绣和象牙制品。湘绣多是西湖三潭映月、北京颐和园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风光等;乐器柜台摆着各种乐器,中国民间乐器、西洋管弦乐器都有,长号、圆号和大号;还有单杠、双杠和木马等。记得在一处木台上,还摆着两架钢琴。在钢琴的底部,有三个脚踏铜钮,我觉得很奇怪,不知那三个脚踏铜钮有何用途。

家电部在二楼北侧的大厅里,同厅还卖缝纫机和自行车。电器商品有收音机、电唱机、扩音机、高音喇叭,还有线圈、电容等电子元件。那时,收音机都是电子管的,电子管俗称“灯”,一般收音机都是5个“灯”,灯多说明收音机的性能好。7个“灯”的能收外国对华广播,那时叫偷听“敌台”,谁听谁犯法,公安部门不允许制造生产。“熊猫牌”收音机是国内名牌,南京无线电厂产的,收音机前脸上有一枚带小熊猫的圆形商标,是当时的紧俏商品。我和同装矿石收音机,曾在电器商场买过电容、电阻、线圈和矿石收音机的活动矿石。每块活动矿石3角2分钱,那些钱是我们一分一分攒起来的。

图4、秋林面包和果酱

玩具是儿童心里的天使。玩具部在靠东大直街侧一层,货架和玻璃柜台里摆满儿童玩具:彩色的积木、漂亮的布娃娃、会敲鼓的小熊猫、上弦后自动奔跑的小轿车等等。在孩子们当中,男孩子喜欢积木和小汽车,女孩子喜欢布娃娃,但大家只能把喜欢藏在心里。那时的孩子懂事早,知道家里没钱,谁也不敢给父母添麻烦。大家只能站在玩具柜台前,体味着玩具属于自己时的幸福时光。

秋林的橱窗设计名气很大,一层的窗户几乎都是橱窗,摆在整张玻璃窗里面的商品,都是时尚的商品。大多以四季为背景,冬季有戴红帽子、白须发的圣诞老人;石膏模特身穿新式“棉猴”(一种衣帽一体的棉装)。橱窗里服装、鞋帽、收音机、缝纫机和文具等有尽有,像精心布置的舞台布景引人入胜。那时逛秋林,浓郁热闹的商业气息、熙熙攘攘的中外顾客、多彩多姿的橱窗、琳琅满目的柜台和漂亮的女营业员,开阔了我的眼界,满足了我童年精神世界的追求。借用当今的一句话:“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图5、哈尔滨地产 “友联牌”金笔

白驹过隙,我们终于长大成人,每月有固定收入,有的还成为大款,吃肉都不算改善生活,还有奇谈怪论,说什么“喝茶有害健康”。当年喜爱小汽车玩具的小伙伴,拥有了自己的汽车行;喜爱积木的小伙伴,现已成为建筑开发商:喜爱收音机的小伙伴,已成为家电商场的老板;喜爱布娃娃的小女孩,现已儿孙绕膝。记忆不分富贵一律平等,更多的是与我一样的平民百姓,大家的记忆一样珍贵。1980年,我专程去秋林消费,以弥补当年的遗失,在文具柜台买了两支哈尔滨地产“友联牌”金笔,一支是花杆高档的,一支是黑杆普通的,以此圆了儿时的梦。

走进秋林,会唤起我们童真的回忆……

王宝滨

前哈尔滨铁路工务段主任,哈尔滨文史馆馆员,著有《中东铁路旧事散记》一书。联系方式:2665164376@qq.com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