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大直街、满洲里街和红军街交汇处的北方剧场,曾一度是哈尔滨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剧院。据《哈尔滨市志 城市规划》和《哈尔滨市志 建筑业》、《哈尔滨市志 文化》介绍:北方剧场的前身是建筑面积仅600余平方米的黑龙江省直属机关俱乐部,1979年由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设计、黑龙江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82年10月22日落成的北方剧场,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三层框架结构。(《哈尔滨市志 旅游》中记载落成开幕式暨首次演出时间为1985年12月24日,不知缘何)
剧场为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3层方型平顶楼体,一层设有化妆室、淋浴室、办公室、电话总机室、服装室、餐厅,面积351平方米。另有702平方米商场。3层设有招待所、排练厅、卫生间,面积1456平方米。二层正面为剧场,两侧为休息厅,左右侧厅一角为贵宾接待室、会议室。剧场内设有强力消防水泵和常规消防器材设备,并配有国内外先进声光控制系统及采暖通风设施,属现代化综合性大型剧场。(见《哈尔滨市志 文化》)
剧院设有1800个软座席,舒适,排距合理。两侧有休息厅。安全设施齐备,设消火栓9处,舞台顶部及台口均有消防水幕。疏散门总宽度为12米,遇有意外,观众在3~6分钟即可全部疏散出去。剧场因建设地段狭窄,设计时将一层局部架空,二层大直街一侧外挑7米,满洲里街一侧外挑4.2米,柱廊内1124平方米的空地用于停放车辆。外墙以米黄色面砖贴面,窗间壁柱为蓝色面砖贴面,二层以上全部为大面积玻璃窗,整个建筑明朗、轻快。
北方剧场落成后,因其规格高、交通便利,中央直属和各省、市文艺团体的演出多在这里举行。同时,到哈尔滨演出的国外艺术团也常把这里当做首选。1986年7月20日,第十四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北方剧场开幕。
1997年底,哈尔滨69中学举办首届课本剧表演大赛。当时刚上初一的长河作为编剧兼导演,参与了《扁鹊见蔡桓公》一句的编排和演出,其中有一场就是在北方剧场进行的。就是舞台上的立式话筒,工作人员说,4米之内说话都能被那些话筒采集到,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了。
据报道,北方剧场今年年内即将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包括酒店、剧场和商服的综合体。这样的一座具有80年代建筑特点的北方剧场,或许会在2012与我们彻底告别。
****************************
注:哈尔滨工业大学常怀生教授所著《哈尔滨建筑艺术》一书中收录了北方剧场,并明确标记“1983年建·建筑师陈浩荣”,此时正值常老师拍摄时期,可作为重要依据。
——长河 2012.1.16
这周日想去拍一下和录一下。难道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么?
@殿文 我们能做的,还有提高自己和周围朋友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这个也很重要
@长河 @殿文 我倒感觉,不是所有以前的建筑或是留下来的其他东西都非要保护,城市还是需要发展的,如果每一幢建筑都要保留,对城市发展限制太大。至少我认为北方剧场并没有多少保护价值,特别是地处哈尔滨门户位置却没有多少艺术价值和地标性,如果能在原址建一幢更有地标性的建筑更好
@风隐残箫 当然不是所有建筑都要保护,北方剧场只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而已。至于建筑的保护价值,首先是要由文物单位将其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后,具有文物身份,才能受相关法规的保护。北方剧场位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控地带,对新建的建筑首先要限高,建筑形式与色彩要与文保单位相协调。就北方剧场建筑单体而言,由于不是文物,可以拆除,但新建建筑的景观效果严重影响博物馆地区风貌的话,就是违法行为了
下次再回到哈尔滨时,不知道我是否还能认出这座生活了四年的城市…
@风隐残箫 单从建筑保护方面说,北方剧场没多少保护价值,我也是担心博物馆的周边地带。还有就是对这些急功近利,拍脑门子劳民伤财的作法担心啊。北方剧场刚建多少年,太浪费了,国民整体并不富裕。
@殿文 对啊,一座剧院并不因其建筑恢宏、坐席多或者设备先进而成为经典,只有时间的积累才能成就永恒的艺术
@ich 这是我们每天都经历的杯具啊
@长河 我一直感觉北方剧场放在那本来就与周围格格不入,倒是和那个“坟包”挺配的……希望新的建筑群和谐漂亮
@风隐残箫 @长河 今天上午早8:30至9:40去北方剧场拍照和录像了。不知规划出来没,想来定会破坏周边建筑的和谐。
@ @殿文 我猜你是殿文……好像说北方剧场那里建绿地吧
不知道为何,看到这个消息,突然间泪开始在眼眶中打转?是为那曾经熟悉的儿时记忆. 两年没有回哈了, 现在, 她还在吗?身边一直陪着他的苏联红军纪念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