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清明小长假过得特别有意义,因为我和我们的队伍一起完成了去横道河子寻迹的愿望。其实好多时候路就在脚下,好多去留就在一念之间。中东铁路一直是我喜欢哈尔滨的老建筑的一部分,现在还依稀记得买过一本书,作者开车给我送书的时候,说他要可能要开车把中东铁路走完,当时油然起敬,因为能把老建筑放心上的人真的不多……在今年,在有限的时候尽量多看一些吧,想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拆掉的建筑,总是让人会有一丝伤感,一百年或许不是很长,但在哈尔滨的建筑历史上,好像没有几个超过120年以上的现存建筑,所以,当我遇到百年的东西,就会惊喜,就会吃惊,就会喜欢的不得了……有很多建筑上的美,是无法复制的……记得我曾经在哈尔滨老建筑群里写过一段话,喜欢老建筑的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过去,也拥有未来……
平时里,很多拍老建筑的旅行都是孤单的,偶尔也会和好友一起,但不像正常的旅行是同事好友们一起……因为,有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别人并不喜欢这些。我会在自己喜欢的建筑中发现乐趣,记得,我曾经拿着写中央大街的书,沿街念着每一个建筑的来历,那次用了大半天的休息时间,最后,在书的扉页上写上某日游中央大街纪念,一下子这本书有了特殊的意义……
不过这次的我不孤单,因为是和寻迹户外俱乐部还有我们大话哈尔滨的朋友们一起出行,包大巴去的。自从定下去横道河子我就开始非常开心,我想大概是好的地方总会引起爱好者们的关注吧,真心希望有同样爱好的人越来越多……这次出行还要感谢顺顺,虽然我们第一次出行,但我感觉像老朋友一样,并且,我坚信咱们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我是不是也有驴友的范呢:)
关于横道河子
好了,还是先来认识一下横道河子吧……
这是一个因铁路而出现的小镇。19世纪末,沙俄攫取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于是,大量的俄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沿着“中东铁路”沿线来到这里。所以1897年开始建设的横道河子,完全是中东铁路工程建设的产物。
横道河子位于“中东铁路”西起满州里东至绥芬河的中段,当年俄罗斯专家选址于此是因其靠近名为“七里地”的林场,方便铁路枕木用的采伐、加工和集散。而且,从地势上来讲,这里处于两面环山中的平缓山谷,其间还有河流环绕,作为中东铁路的咽喉要道和机车中转调配枢纽,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和历史文化名镇,横道河子汇集了200余座浓郁俄罗斯风格的近代建筑,而且还包括了大型机车库房、铁路站舍、教堂、办公建筑、独立与联排住宅、公寓楼、学校、岗哨、仓库、桥涵、铁路设施等等,一应俱全,风格统一,形成了令人惊艳的独特人文景观。
当时,仅修路的中国工人就达3万人。出于工程和生存的需要,火车站、警察署、卫生所、绸布庄、杂货店、妓院、教堂等在这荒山野岭间陆续涌现出来。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贯通。横道河镇具有标地性的机车库、大白楼、圣母进教堂(俗称喇嘛台)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相继落成。随后,众多的俄式民居、别墅也逐渐多起来,形成今天的中东铁路建筑群。
至于小镇为什么叫横道河子,当地人有的说,沙俄在修建中东铁路时,用堆起的路基迫使原来的河水主流改道,两条支流合二为一,河水从镇中央穿街而过,所以小镇就叫横道河子;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早年间河水由西向东横穿一条南北道路,因此这条河叫横道河,小镇就因河水起名叫横道河子。小镇还有一个俄国人起的名字——“五恰斯”:在中东铁路设计中,自绥芬河到横道河子是第五站,行程又刚好为5个小时,汉语“小时”被俄文音译为“恰斯”,所以当时小镇被叫做“五恰斯”。
爬佛手山
首先去的镇东北角一座巨掌一样的石峰被称为“佛手山”。传说昨夜降雪,我们爬的是雪山呀,生平第一次爬雪山,照了些队友们的惨状,哈哈,我的照像水平一般……专业的户外队帮了不少的忙,都影响人家速度了……真是互助友爱。
最险的地方,用了专业的登山绳子帮助大家共渡难关。
很羡慕人家的专业性,俺们这次是有领队,有收队,有组织,有对讲地……一直在强调速度慢点的收队。
拍二个感人的镜头。这个不是假摔……
顺顺救人也被我记录下来了。
这个一看就是“大话哈尔滨”的非专业队友,一路鞋滑,关键的时候就四躯爬行……一直喊着:“离我远点下,闪开……”
能分出来哪个是专业地哪个是不专业地吗?
这个是偶,还挺不业余吧……其实,我的帽子很不专业,但非常保暖。忘带手套了,这记性……我是专业里最不专业的,喜欢老建筑里最专业的户外运动员,哈哈……
佛手山登顶……想起了若干年前登千山,后面一对老人说,天天爬七楼累,这回回家再也不累了……
山上雪很大,让我在这个无雪的冬天再无遗憾……一路嘻嘻哈哈,一直在欢乐中渡过……
铁路职工住宅
横道河子被评为国家的30个历史文化名镇的一员。看到白雪屋顶的房子是不是很开心。一个个小木屋,木栅栏……
历史上横道河子的主要居民,主要是俄籍中东铁路职员,于是俄式的铁路住宅就成了小镇建筑风貌的主题构成要素。据哈工大刘大平教授在其《近代工业文明与移民文化的辉煌交响——中东铁路重镇横道河子建筑景观初探》一文中写道,“当时的横道河子街景几乎是很纯粹的单层俄罗斯砖石住宅和木屋,巨大的坡屋顶。栉比鳞次的木质电栏杆、石快铺就的铁道,低矮的木栅栏,宅前的排水明沟”——这些都是横道河子具有铁路特色的生活元素。
偶遇一个俄式的窗子……收到镜头
各种石头房,铁路房,黄房子……
这算板夹泥吗?
石头房子,真想走进去看一看,时间不允许……有喜欢的朋友们,我们改日一起拜访。
这些俄式木屋建于1904年左右,原位中东铁路中级职工住宅。横道河子的俄式木屋,体现了突出的俄罗斯民族田园式风格。因墙体用木板制作,内填充石灰木屑用以保温,所以在墙体上进行装饰很困难,就会特别注意建筑的檐口、挑出的山花、门窗洞口周边的彩色饰件,达到古朴典雅的装饰效果。
这种木质雕镂非常精细,独具一格,如今的哈尔滨已经极为罕见了。
原汁原味的大石头房子
原汁原味的木头房。
据刘大平教授的考证,横道河子经历了中东铁路建设、日本占领、文革浩劫、工业技术盖梁以及铁路机务段改制等不同历史阶段。日本战败撤走的过程中,日军烧毁了大量曾居住过的住宅老建筑。这使得今天百年老街两侧的铁路住宅的铁皮屋顶大多是后来加建的了,原有巨大木质屋顶结构和带有俄罗斯装饰风格的内外檐构件已经荡然无存。
专业的就是专业的……这是我们的收队,就负责看着我们别丢了……看人家这设备,搞得的心里痒痒的,这次出行相中了好几样东西,又要败家了。
横道河子站局宅
听说这个地下室是去年才挖出来的。
国保级的百年机车库
1923年的机车库
中东铁路的东段主要穿行于坡陡弯急的山地之中,尤其是横道河子西面海拔1200多米的高岭子,是通向哈尔滨的必经之路。当时,所有攀越高岭子的载重列车,只用单个蒸汽机车是无法上去的,均需在山下的横道河子站加助推机车。
中东铁路横道河子机车库于1903年建成,建筑面积有2160平方米,近9米高,共有15个大型机车位和15对巨大的钢木门扇,整个建筑平面为扇形,正立面总弧长达77米,背里面总弧长110米。原离车库30米远的调转机车盘(现已拆除)分头向扇形车库通去,每一个库门为一个单位,各个车库门为拱园形,造形美观,砖墙铁瓦,建筑风格独特。扇形机车库面对着一个巨大的圆形机车调车台,为火车翻越张广才岭时加挂补机而存放补机之用。机车库的珍贵之处在于百年前的工业建筑,就实现了大跨度,大空间等技术难题,并且在采光、通风、屋面排水等一系列细节构造上十分考究。
横道河子机车库是中东铁路东起绥芬河,西至满州里的中心站,体现了机车库的重要性和必需为铁路列车服务所设的主要存车处,横道河子铁路机车库在当时是比较出名的。使用到90年代,由于高岭子段铁路改行隧道通过以及蒸气机被内燃机所取代,1990年停止使用。此后这里曾被用作石材加工厂,对车库内部有较大破坏,2004年石材加工厂才搬出机车库。这座机车库从它的功能设置及建筑艺术,都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背景,它的存在为世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据,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1903年时,中东铁路当局根据运输和生产布局的需要,设立10个机务段,横道河子机务段为第9段。1916年中东铁路从美国购进迭喀博脱型(DP、DK)蒸汽机车和部件,在哈尔滨铁路工厂组装后投入运输,成为中东铁路牵引货车的主型机车,1944年横道河子机务段配属机车11辆,轨道车12辆。
机车库的进身很大,又没有天窗,导致室内光线昏暗。机车库的单一矩形空间让人从入口一眼望到底,故而在每个单元的背立面,都设置了两个拱形窗和圆形小窗,一方面是采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塑造建筑内部空间的关键要素。
机车库外墙大部采用清水砖砌筑,门立柱用两道花岗岩石加固,显得简洁朴实。檐下锯齿状线脚,体现出强烈的韵律感,机车库弧形排列,每道门都是三角拱门圆顶,15个拱门连起来,形成了波浪起伏的造型,构成了震撼人心的画面。
脚下是百年的老路,看看这石板道,想像着当年的模样,便突然产生了一股沧桑。
原本机车库屋顶的每个拱券都有一个排烟设施,现在大多拆除,只剩下零星痕迹。
这次活动中,迟到的,最帅的,上山协助队友受表彰的,拿着手机导航带我们去看木质教堂的M。在机车库前表扬你一下吧!
大白楼
中东铁路修筑伊始,横道河子成为东段施工的指挥中心,工程技术人员相对集中在此地。俄国人在小镇选了一块林木葱郁、环境幽雅之地,建造了砖墙瓦盖的俄式楼房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办公使用。这个约4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主色调为白色,被当地人称作“大白楼”。前苏联人迁走后,“大白楼”一度为横道河子铁路管理机关所用,后改为铁路职工住宅。
三层建筑,在单层房屋占大比例的横道河子,就算是“高层建筑”了。从小镇望去,“大白楼”明显地耸立在周边开敞平缓的山坡之上。这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砖石建筑,百年建筑黄墙上的白色装饰线依然美轮美奂。在当地师傅的指点下,在大白楼内部楼梯间内,还能看到“百年暖气”的遗存呢。
大白楼的入口处
约克斯克(圣母进堂)教堂
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通体绿色木质东正教堂,规模和档次仅次于被拆除的哈尔滨圣尼古拉大教堂,目前是中东铁路仅存唯一的同类木结构教堂。教堂外形独特,完全由原木垛、卡、嵌、镶、雕而成,坡屋顶上的两个小亭子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木结构“帐篷顶”造型。墙体交叉之处原木相互咬合,是典型的井干式木结构建筑。
教堂建于1903年,特色之一是讲教会和学校两者功能融合在一起,中间主厅用作宗教活动,两侧房间则是小学生教室,教堂和教室通过圣像壁和十字形平面的祭坛相隔开。
? 1923年的圣母进堂教堂
细节还是细节,我非常喜欢这个木制的教堂,听当地的人叫它喇嘛台,想起了圣尼古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东正教木制教堂。
当我们看到这个东正教木制的百年老教堂,都开心的摆起了POSE。
1903年的横道河子站
横道河子火车站(原为候车大厅)建于1903年,由中东铁路工程局第十一工程段施工,初由俄籍工程师阿莫索夫负责建筑施工,1901年由工程师库里科夫接替。1967火灾后进行过一般性修复,2002年进行重新改建维修,保留了哥特式尖塔和俄罗斯民间传统砖木结构形式。站舍的两个红色铁质鱼鳞瓦锥形穹顶,在远处青山进出绿树的环抱下,在周围细节丰富的黄色俄式铁路住宅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夺目
当年的容颜……
百年站舍
在小镇处处是风景,很随意的照片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我感觉我比较上像,就是照片比本人强,哈哈,有人给拍照了,第一回发这么多真人……谢谢所有给我照片的大话哈尔滨的同行朋友。回来后的几天,一直和大家交换照片。不经意的举动让我又一次感受另一次快乐,这是参加旅行团所没有的。几乎团队的所有人,也都收入我的相机中了。
身后是一边边的小房,让我瞬间忘记了都市的繁华。
走在异域风情的小镇上,似乎每一个古老建筑都在述说一段悠远的故事,每一块砖瓦都见证着中东铁路的百年风雨。
每次玩都会有点遗憾,自我总结一下,爬雪山很过瘾,狂拍建筑很兴奋,但可是作为另一个身份吃货的我,这次是没吃到这个饭店,时间来不及了……真可怜……我只买到了煎饼,可是,手工干豆腐没有买到……有朋友告诉我干豆腐的那家电话了,分享一下吧,(你再去的时候之前给做干豆腐的这家挂电话,他会给你留出来当天现买九点以前肯定就没货了。到时你说你在哪他会给你送到的0453—7583138
你没买点大酱啊 太香了)要是有再想去的,一定定捎点回来呀。我秋天还是会去的,我喜欢秋天,收获的季节……等我
在异国的土地上,我常常想起你,横道,我的故乡…ps:手工干豆腐在镇市场就可以买到哦,穿过车站就是镇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