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XIAN访谈:哈尔滨不该“被汉化”

感谢INXIAN的朋友萨桑,将前些天我们通过GTalk进行的一段交流编辑成了INXIAN的一篇文章,顺带着也对imharbin宣传了下。不得不说,她是一个非常有潜质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祝她未来顺利吧~

下面是在INXIAN上发表的全文

:当时是怎么想到做imharbin这样一个主题的博客呢?

:对于imharbin,首先是我觉得自己对本地文化了解得很少,很惭愧,算是一种补课吧。当时我在网上找关于哈尔滨的历史人文故事,结果零零散散,为数不多,这和哈尔滨的历史名城地位很不符,因为没人做,所以在2009年5月份做了imharbin。后来,还联合了长春漫步注:网站已暂停)的lorna做了城市漫步

:那“城事主题博客联盟”呢?

:是和许多朋友,这之中就包括INXIAN。我们在聊天的时候感觉需要联合,于是在今年年初,三月份的时候做了这么一个博客联盟,主要是我和长春志Citywill,还有另一位热心的Mr别,但他自己没有城市类网站。

:我在看很多城市博客的时候,发现坚持下来的并不多,你在做imharbin的时候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

:没有,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其次我没有盈利预期,而且投入也很少,完全可以承受。有的时候很忙,会降低更新频率,但这不意味放弃。

:现在是你一个人在做吗?还是有一个轮值团队?

:主要是我一个人,另有DIESEL在做一个专题《瞳孔记录》

:那有没有想过让更多人参与到imharbin的更新中呢?

:想过,但是参与者很少,没人来,杯具吧~

:你是学土木的,专业不是太对口,做这个博客有没有感到吃力?

:还好吧,首先我觉得写一些东西对我来说还不算障碍,然后我有表达的热情和欲望~

:imharbin上面的文章是转载还是原创?

:有说明的是转载,没说明的是原创目前还是原创为主。关于历史方面的,正文后面有参考文献目录。

:imharbin现在的流量怎么样?

:流量不大,可以说是很小。这和网站定位有关的,不是提供信息服务,所以就比较一般。在哈尔滨,关注城市文史的,多数是中老年的传统媒体人,以及一些传统的民间研究者等,他们基本不会使用互联网,这也是杯具的一种。

:既然这样的话,有没有想过把imharbin做成杂志呢?

:想过,时机成熟,比如有足够好的文章和足够的赞助资金,出版杂志还是很不错的。

:INXIAN有一个以每日新闻为主的栏目【西安e报】,imharbin好像没有这样的专栏,有原因吗?之后会考虑做吗?

:有原因的。

  1. 我非常钦佩INXIAN编辑们的精力,我曾经做过少量尝试,但很难抽出大快时间来做那么多新闻素材的整理工作。
  2. 哈尔滨的历史文化正在消逝,我认为对哈尔滨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挖掘和抢救过去的故事,而不是现在正发生的新闻。
  3. 至于未来,恐怕还是时间方面难以允许做类似的事情,如果我顺利读上博士,会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要做,我同时也热爱我的专业,呵呵。

:历史文化的消失是中国城市的通病,不仅仅有哈尔滨一个,包括西安在内也有这样的情况,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其他城市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哈尔滨应该是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为,哈尔滨的本土文化不是中华文化,而是一种中西方融合的文化形态,这个在当局不是主流,所以就容易受到忽略。西安作为中华文化发源的地方,有些东西的保护还是相对容易的;而哈尔滨文化中的许多内容,被打上了殖民地的烙印,其实是不合适的。imharbin上也有一些类似新闻的文章,不过那些都是我认为会对未来的城市历史有一定作用的新闻。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故乡情结,越是爱一座城市,越是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它的文化而担忧?

:嗯,我能理解,虽然我没离开过哈尔滨,但也有乡情。我这个是因为起初有许多人对哈尔滨的偏见激发出来的所以就想去挖掘,结果越是挖掘越是热爱,所以城市博客的作用就出来了——为城市发展和文化担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做出实践。

:是指一种网络上的推广和宣传吗?

:宣传是一方面,要表达思想,要形成影响力,要争取对某些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你觉得有关部门真的会关注网友提出的这些问题吗?

:会的。至少在哈尔滨,发改委和旅游局都可以听得进去一些意见了。比如我写的《关于索菲亚教堂功能开发的建议》一文,就发给了哈尔滨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他们的确研究过,也很认可,可惜最后还是因为所谓“殖民”的问题没能成功…

————-分割线—————–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会引发无数优质的评论,这才是我们交流的目的,所以,更给力的要看胡铁花的这些评论:

胡铁花,INXIAN作者,经常当仁不让地夺取各种意义非凡的沙发。据说此人上辈子是折翼的裁缝,文风犀利,一针见血,刺刀见红,让我不得不佩服:胡哥威武!

下面是他相当于另一篇文章的评论:

身为一坨寄居西安的哈尔滨人,这个沙发需要认领。

长河身后的冰雕,每年冬天在哈尔滨有一大堆,据我目测,这是在中央大街,大约离马迭尔宾馆或者招商银行不远的地方了。
哈尔滨是历史名城?哈市的历史其实很短,充其量不过百年,百余年前,这里还是个小渔村。如果是究其历史,那么一定是说阿城了,没错,阿城就是当年宋徽宗宋钦宗坐井观天的地方,完颜阿骨打在这里建了会宁府。【源图片请移步INXIAN

不过让我们看下阿城,阿城最早被称为阿城县,后来改称阿城市,不过我们都简称阿城,当年哈尔滨市区还是7区12县还没有松北区,现在阿城从县级市变成了哈尔滨的一个区,其作用之一就是把阿城的历史遗迹等划归哈尔滨,因为,哈尔滨是老毛子入侵的时候才开始兴盛的,没有什么太多的历史可循。阿城入哈尔滨,不单闹来了1000多年的历史,将来开发历史遗迹,扩大旅游宣传,发展城区,炒炒地皮,都是有益无害的,so,这就是阿城进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哈尔滨的兴盛始于清末,因为老毛子的聚集修铁路,很多外国人在哈尔滨聚集,所以当年这里叫做东方小巴黎。现在哈尔滨不行了,文章说的历史文化的消失,其实哈尔滨最应该保护的就是20世纪初老外们在这里修建的建筑。

哈尔滨人应该知道,类似中央大街的纯石头路以及类似索菲亚大教堂的教堂,当年在哈市有多少?而文革期间又被毁掉了多少?中央大街石头路号称一个银元一块石头,我记得经纬街也是一条同样的石头路,文革时被沥青埋上了。南岗现在红博广场那里最有名东正大教堂圣.尼古拉教堂,文革时也被红卫兵烧了。

所以哈尔滨最应该保护的,其实就是这些文章中说的,看似历史不长,但实际最具备老哈尔滨味道的建筑。中央大街现在是步行街,但是仍然有4条道通车,这也是值得商榷的。中央大街两边,当年老毛子们修建的建筑,那些文艺复兴类型的巴洛克建筑,都应该是保护的重点。中央大街一条街沿街75栋欧式建筑,走在街边和罗马城感觉都差不多,而现在被一些现代化的建筑物弄的不伦不类,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

欧洲城市的古建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依然屹立不倒,而哈尔滨的建筑才兴建了不到百年,就被侵蚀或者冠以殖民化的帽子,这也是痛心的。

不是说满族和后金的中国历史不应该被保护,但哈尔滨近代的中西结合的历史,才是哈尔滨真正的历史,才是哈尔滨真正值得骄傲的历史。历史,永远没有年代远近高低亲疏之分,发生过的事情,永远无法被抹杀。

 

长河

大话哈尔滨网站发起人,联系方式: dachanghe@163.com

相关推荐

5 条评论

  1. 胡铁花

    不敢当啊不敢当,我只是当时一时感触,废话了那么多,其实很多都是凭借印象写的,可能数据和事实还有很多偏差。毕竟我离家7年了,走的时候还没有松北区,走的时候我家后面还是车辆厂。现在车辆厂完全成记忆了。

  2. 后来又冒出来一个在哈尔滨读书的西安人,总之那一期的对话影响还是很不错的~

  3. 哈。。

  4. @胡铁花 这七年也恰好是大拆大建的红火之年

  5. @萨桑 这说明你太有影响力了,hoho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