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电车时代

电车诞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先是有轨,然后无轨。二战前的1910-1930年代是电车的辉煌时代,在全世界范围内,那个年代拥有电车是城市身份的象征。

1927年10月,哈尔滨的有轨电车正式通车,共设两条线路,里程14.24公里,往返车辆20台。由此,作完祷告的人们,听着有轨电车噼啪和叮当声,沿着西大直街,看着夕阳中的圣尼古拉教堂渐渐远去。有轨电车就这样成为了哈尔滨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被老百姓俗称为“摩电”,平凡而普通,车来车往,人来人往。但是,摩电的速度终究赶不上时代的变迁,尽管在圣尼古拉教堂悲惨倒下的年代,有轨电车依然能噼啪着叮当着,碾过历史的车辙,却还是驶向了永久的终点。

1958年,在沈阳、天津、北京等城市之后,哈尔滨的无轨电车通车了。这种不受轨道局限又比汽车成本低的公共交通形式受到广泛欢迎,于是电车1、2、3路迅速融入市民生活。有了“大辫子”,“摩电”还有什么用?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有轨电车的地位开始下降,人气和线路逐渐减少。到了1987年,海城街到花园街的最后一段铁轨被拆除了,整整60年,有轨电车成了哈尔滨浪漫而尴尬的历史。

其实,如果哈尔滨的有轨电车能再挺上个三年五载,也许就能得到保留了。1993年我去大连时,大连还有几条线路没拆,当时的大连人已经有保留有轨电车的意识了。在大连,我这辈子第一次,目前为止也是最后一次坐有轨电车,那时我还小,只记得有些颠簸和摇晃,印象最深刻的是拉环式的扶手,而那时候其他公交车的扶手都是一根铁棍。

2003年,奋斗路更名为果戈里大街,成为哈尔滨市为发展旅游业而打造的另一条名街。同时,果戈里大街中央复建了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由龙江龙酒业冠名为“龙江龙号”,从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到儿童公园,票价2元。但是,这条对于公共交通毫无意义的复建线路从规划开始,就一直饱受争议,它的热度到底能维持多久?果然,到了2008年,惨淡经营的龙江龙号停运了,与其说是悲剧,倒不如说是闹剧。

同在2008年,117路改用龙江大客运营,哈尔滨的最后的无轨电车正式下线。如今的哈尔滨彻底告别了电车,城市里少了一种风景,一段传奇,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在其他城市,只有长春和大连依然保留了有轨电车线路,最遗憾的是鞍山在2006年彻底将线路拆除。奥运之前北京在前门大街复建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性质跟果戈里大街龙江龙号差不多。此外“不差钱”的上海浦东新区复建了一条正式运营的有轨电车线路。2007年我去海参崴,发现海参崴依然有多条有轨电车线路营运,虽然看起来破旧,但是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味。

此外,经过奥运的洗礼,北京在繁忙的交通中,依然保留了一些无轨电车线路,这一点给那些以交通繁忙为由疯狂拆电车的城市做了个好榜样。今年清明节去北京,刚好在东直门拍到了电车。

除北京外,目前中国还有以下城市使用无轨电车:北京、大连、广州、杭州、济南、洛阳、南昌、青岛、上海、太原、武汉、杭州。

相关阅读:

授权发布

本文为经原作者授权发布的文章或文化活动信息。其中文章的版权与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相关推荐

安道街铁路线的故事

安道街位于道里区“安字片”的东侧,南北走向,南起抚顺街,北止安隆街,全长2000余米。街名顾名思义,因昔日的道里铁路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必填项已用*标注。